当然,日本会搬出各种理由来解释。比如,举办世界杯的成本过于高昂,看看卡塔尔就知道了。再比如,2026年世界杯由美加墨三国联合举办,2030年则花落西班牙、葡萄牙和摩洛哥,多国联办已成为一种趋势,可以有效分摊成本。这些说辞听起来似乎有道理,但我们不能忘记,早在2002年,日本就曾与韩国成功合办过世界杯,对于其中的门道早已心知肚明。
事实上,这次提议绝非日本的一时兴起,而是他们深思熟虑、精心策划的结果。早在2005年,日本就制定了一个宏伟的目标:“在2046年举办世界杯并最终夺冠”。为了实现这个目标,他们进行了长达二十年的布局,现在正到了收获的时刻。他们甚至已经开始着手规划东京国立竞技场的扩建工程,目标直指满足世界杯决赛的各项严苛要求。
所有的努力和铺垫,都指向最终的目标:借助中国的市场和资源,实现他们成为足球强国的梦想。面对这样一个看似“友好”的提议,中国足协的回应简洁而有力,掷地有声。
没有拐弯抹角,没有客套寒暄,中国足协的回应是:“我们已经单独申请2038年世界杯的举办权,并且早在八年前就开始了相关准备工作。”
这番话语,直接而坦率,仿佛一记响亮的耳光,有力地回击了日本的试探。其潜台词是:不好意思,你们的2046年太遥远了,我们自己的事情,2038年就要办了。而且,我们早就开始行动了,比你们提出联合申办早了整整八年。
中国为何能够如此自信?这份底气源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,源于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精彩呈现。这两场世界瞩目的大考,中国都独立承担下来,并且办得有声有色,获得了全世界的高度赞扬。
从北京的鸟巢,到上海的八万人体育场,中国拥有众多世界一流的体育场馆,我们完全具备举办大型国际赛事的能力。因此,我们无需看任何人的脸色,更不需要为他人做配角。中国要举办世界杯,就必须是当仁不让的主角。
归根结底,这场世界杯申办的博弈,早已超越了足球运动的范畴,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。
日本选择联合申办,体现了他们一贯务实的风格。这种方式可以降低成本,分散风险,同时还能借助合作的名义,牢牢掌握主导权,实现以最小的投入,获取最大的利益。他们希望能够花小钱,办大事,最终名利双收。
而中国选择独立申办,则着眼于更加长远的目标和利益。
看看卡塔尔,一届世界杯,就让整个国家的基础设施焕然一新。中国举办世界杯,同样不仅仅是为了那一个月的比赛,更是为了推动整个国家体育产业和城市建设的全面升级。广州等城市,早已开始了相关的规划工作。
这实际上是一盘关乎国家发展的大棋局,而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足球赛事。在这场博弈中,谁能最终胜出,谁就能在未来几十年里,基本锁定亚洲足球的话语权。如果我们接受了日本的方案,将决赛放在东京举办,那就等于公开承认,在亚洲足球这片土地上,我们甘愿充当配角,听命于人。这口气,我们无论如何也咽不下。
因此,尽管日本人的算盘打得十分精明,但他们或许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。那就是,今天的中国,拥有足够的能力和信心,走自己的道路,举办一届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杯。
至于日本提出的那个“友好”提议,我们不妨听听就好。想要拉着我们出钱出力,最后却将最风光的场面留给自己,这套路,已经过时了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